心得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项目 > 心得分享 > 正文

【心得-中美121】越努力,越幸运

发布日期:2021-08-27    作者:向欣竹     来源:     点击: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

北亚利桑那大学:生物医学专业

项目类型:联合培养

项目名称:《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

在北亚的两年,我想我是足够幸运的。我在这里被照顾、被偏爱、被鼓励、被保护;我自由地成长着,慢慢变成了自己以前最期待的模样。一切美好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从小我就是一个反应很慢的人,同一个知识点我可能需要比身边的同学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理解。我也常常马虎大意,无心间就犯了错误。2019年秋季入学时,我是全生物系唯一一个中国学生。对于这个挑战我有些小兴奋,也难免会紧张。让我感激的是,在NAU的两年里发生了太多太多令我感恩和感动的事情,我也得到了最大的鼓励和包容。

两年说来也不长,但也许是美好的事情太多冲淡了初期的低谷情绪,当很多同学谈起刚到美国时的孤独、无助和惶恐有多历历在目时,我总是觉得这些感受对我来说很陌生。似乎,我并没有经历过艰难的过渡期?但仔细想来,好像确实自己有过那么一段调整的时期。刚到北亚时,因为学习节奏上和国内完全不同,我有些跟不太上,我预约了academic success center寻求帮助,指导的老师带着我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并且让我两周后再去跟她见一次更新学习计划。在她的帮助下,仅仅过了两周,我就完全适应了新的节奏。到北亚前,我是一个有严格午睡习惯的人,但第一个学期我一周三天都有从中午12点45至下午1点35的课,正好落在了我吃午饭和睡午觉的时间段内。印象里刚上课的前几周我每天都处于昏昏欲睡且肚子咕咕叫的状态。一次Office hour时我去教授题目,临走时教授问我新环境还适应吗?我说中国学校没有安排中午时间上课,咱们这节课的上课时间是我平时吃午饭午睡的时间,我经常很困还肚子饿到不行。教授马上说你可以带着午饭来教室吃啊!这样看来,我刚到北亚时确实是有不适应的,但在北亚我总能有寻求帮助的地方,我多么感恩,在北亚我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到北亚的第一个学期有一门基础生物学课,当所有专业词汇都翻译成了英文,全新的环境和陌生的语言让我倍感压力。Office hour时我去找到了教授,希望得到一些帮助。教授回答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那你要比别的同学更加努力,因为我不会为了你而降低这门课的难度”。而在说话这句严厉的话之后,又耐心地给了我很多的建议。之后每次考试有了好成绩,她从来不会吝啬于对我的鼓励和表扬。 时至今日我仍然十分感激在入校的第一天就有这位教授为了敲响了这个警钟,这也让我在未来的两年里受益无穷。

也是第一学期,我修了有机化学课。第一天进实验室的时候,我每一个仪器都认识,但每一个我都不知道它的英文名字叫什么。我的手足无措被老师看到了,下课之后老师又单独给我把课上讲的实验内容和安全须知重新放慢语速讲了一遍。在之后的一个学期里,老师给了我最大的耐心和理解,虽然我常常是最后一个完成实验的学生,她也总会陪着我直到我做完。而她给我说得最多的话是:“慢慢来,我陪你”。有机实验课是我在第一学期最大的挑战,但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也在期末拿到了A。

第一个学期的写作课,其中有一个论文叫Rhetorical Analysis,老师鼓励我选了一个政治类的话题。其实政治类话题一直是我不太熟悉且不太懂得如何客观讨论的话题,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还是开始写了。其间碰到了很多的问题,我把要分析的新闻文章里不懂的地方一字一句地勾画出来,每周课后就去Office hour问老师,经常我们一讨论就是一个多小时,老师也总是十分耐心。每次与老师讨论完思路,动笔开始写之后我就会预约学校里的writing center的老师帮助我修改语法和文章结构。就这样,最后这份作业拿到了142/150的高分。

第一个学期有太多的第一次,这些课里都没有一位中国学生,但这些促使了我去主动和美国同学、教授们沟通 —— 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第一学期结束查到成绩单时,我看着手机屏幕眼泪就掉下来了。看着成绩单上一个又一个的A,那时候我意识到,我是可以学好理工科的。第二学期开学时,我去和我的学术顾问见面讨论之后学期的选课安排。相比起刚到学校见到她时自卑忐忑的自己,这一次我们见面时我明显自信从容了很多。这时她才告诉我,其实我刚到北亚的时候她看到我在中国的成绩单,那时绩点很低,还有挂科记录,加上又需要用第二语言学习专有名词非常多的生物医学专业;她那时非常担心我不能完成在北亚的学习。但在看到我现在的成绩单时,她说她非常有信心我会是一个出色的学生。

微生物学实验课我碰到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实验老师。也正是他的挑剔,让我慢慢学会了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严谨。这门课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叫革兰氏染色法。实验中有一个步骤需要用到乙醇脱色,但是脱色时乙醇的用量非常不好掌握:三滴太多,两滴太少;尝试改变脱色等待的时间:一秒太短,两秒太长。一学期下来那一个实验的涂片我做了不下三、四十次。其实很多次我的染色已经非常接近了,但老师总是来看一眼,然后满脸笑容地跟我说:“咱们再做一个,让它更完美一些”。 我常常只能无奈地吐吐舌头,下一次实验室开放时间接着来做。虽然被无数次叫去重做,老师总会跟我说没事儿,他陪着我的。我常常会马虎大意,学期刚开始时,经常酒精喷灯染着或者显微镜开着,人就跑到另一个操作台去取东西,老师总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且不带指责地提醒。他每天都会认真地检查每个人的显微镜有没有清洁干净。我们在做数据表格时,他们会检查我们每一个表格的每一个抬头细致到标点符号。在他的高度严谨下,我养成了非常多的好习惯,而这一些事超过学科知识让我受益终身的。

2020年3月,新冠疫情的突然来临,春假开始前跟班上同学互相说着假期快乐,春假后见;没想到变成了再也没能见到。新冠疫情后的这段宅家时间于我而言是一次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体验。在春假快结束学校通知要全面改成网课之后,我就意识到我即将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宅家独处的日子了 (我那时一个人住没有室友)。我去超市买来了漂亮的装饰灯和桌布,买了漂亮的花瓶插上了我最喜欢的百合花,买了好多好吃的塞满了冰箱。有两位同学因为疫情提前回国,把她们的猫托付给我了,就这样开启了我一人两猫的独居隔离生活。那段时间每天早餐起来打开窗阳光就洒了进来,房间窗户外面是绿油油的草地,窗外的蓝天有着跟漫画里一样的云朵,两只猫咪蹲在窗边看着外面我坐在旁边吃着早饭。然后打开电脑上课,偶尔猫咪调皮地入镜还会引来教授和同学的一阵夸奖好可爱。发自内心地说我并没有觉得网课让我学到的东西变少,因为每节网课都会有录屏,下课后很多上课忽略掉的知识点,我可以随时暂停一遍一遍地重复看,重复听。

大三这一年,我遇到了我引导我未来学业走向的恩师Dr. Adonna Rometo。从上了她的第一门生理学课开始我就喜欢上了这个教授。我常常感叹于怎么可以有一个那么关心学生的老师,她简直把教学变成了一门艺术!后来的学期我连着上了Dr. Rometo的大脑专题课及生理学的capstone。Dr. Rometo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于神经生理学相关所以她总是把神经系统相关的内容讲得非常生动有趣。也正是在她的一步一步地影响下,我决定研究生申请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方向的项目。

在北亚这两年无疑是幸运的,无数个深夜躺在床上时我都在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来北亚。到底是越努力越幸运,还是足够幸运所以要更加努力。也许只有一次一次的绝处逢生才能练就与梦想相匹配的能力吧。后来遇见它,陪我春秋冬夏,愈合我的伤疤,希望未来我也能一种幸运吧。

与恩师Dr. Adonna Rometo合影

北亚利桑那大学毕业留影

解剖学课画人体骨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