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和华侨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认知翻译学专题论坛在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举行,论坛以“人工智能与认知翻译学研究”为主题。
开幕式上,华侨大学副校长缑锦代表学校欢迎与会专家、师生,并简要介绍学校及外国语学院的办学特色。他指出,“人工智能与认知翻译学研究”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议题,符合新时代社会新主流发展的需求。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多提宝贵意见,为华侨大学外语学科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教授表示,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致力于认知翻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中外学者提供交流平台,推广认知翻译学研究成果,介绍国内外研究动态、优秀成果和研究经验等,欢迎广大师生关注和参与。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长略智库副总经理徐菡在致辞指出,当研院作为国家重点外宣智库,在翻译研究、国际传播、全球治理和青年交流等方面每年出版数百本翻译著作教材等,聚焦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她表示,当研院将继续支持翻译认知研究、支持华侨大学的建设,共同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本次论坛举行了8场主旨报告,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德凤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卢植,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建华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进教授,吉林省省部级领军人才、东北师范大学金胜昔教授,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馆长胡伟华教授,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琳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肖开容教授分别以“Cognitive Effort in L1 and L2 Oral Interpreting: Insights from fMRI Study”“AI辅助机译文学译后编辑认知过程和产品质量”“人工智能与口译过程认知研究”“人工智能与法律翻译同一律与多义性探究”“翻译过程研究中的认知负荷与认知努力”等为题作报告。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师生举行了一场圆桌会议,围绕“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及学科建设”等展开讨论交流,并聚焦“人工智能与人机互动和笔译认知研究”“人工智能与翻译质量评估研究”等议题展开分组讨论。

活动现场
(编辑:张婷玉)